帶你一起了解肌電圖
點擊次數: 1447 信息來源: 作者: 編輯: 發(fā)布時間:2019/1/4 肌電圖(electromyography,EMG )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的一項檢查技術,利用神經和肌肉的電生理特性,檢測神經和肌肉的電活動,借以判斷神經和肌肉的功能狀態(tài),被公認是神經肌肉檢查的延伸,對神經肌肉病的定位、定性及病變程度可提供重要的信息,在臨床診斷中是影像學、組織化學、分子生物學和基因檢測均不能取代的檢測技術。我院目前已開展肌電圖檢查。
一、開展項目及適應癥:
1.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檢測:適用于脊髓前角及其以下的病變:如脊髓前角急、慢性損害(如脊髓前灰質炎、運動神經元疾病),神經根及周圍神經病變,神經嵌壓性病變、神經炎、遺傳代謝障礙神經病、各種肌肉病。
2.重復神經電刺激:適用于重癥肌無力和肌無力綜合癥。
3.交感神經皮膚反射:對于自主神經功能的狀態(tài)判斷。適用于判斷周圍神經或中樞神經病變累及自主神經可能。
4.軀體感覺誘發(fā)電位檢查可以對顱腦損傷及脊髓損傷的預后進行客觀的評價。
5.腦干聽覺誘發(fā)電位檢查評定腦干受損較為敏感的客觀指標。適用于多發(fā)性硬化等診斷。
6.視覺誘發(fā)電位的檢查由于是一種檢測視神經亞臨床損害的敏感手段,神經科和眼科臨床部分疾病的診斷及鑒別,如視神經脊髓炎、視神經炎等。
二、檢查的目:
主要是確定神經和肌肉損害的部位、性質和范圍,為神經和肌肉病變提供更多的有關損害的電生理類型、程度、病程和預后等方面的信息,從而使臨床醫(yī)生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更有目的性。目前廣泛應用于神經科、骨科及康復科等領域。
三、哪些病人需要進行肌電圖檢查:
1.感覺麻木、肌肉無力,懷疑周圍神經損傷的患者,肌電圖可以明確神經損傷的部位、范圍,可以判斷預后,明確恢復情況。
2.肌肉萎縮的患者,肌電圖可以明確肌肉萎縮的原因,是肌源性還是神經源性。
3.頸椎/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,可以明確神經根損害的情況,了解病變的程度,結合頸椎/腰椎MRI可以更好的了解病情,為治療提供依據。
4.單純肌肉無力的患者,可以通過肌電圖檢查,進一步明確無力原因。
四、如何做肌電圖?
做肌電圖是醫(yī)生根據病人肌肉病變的情況選擇性地進行檢查。將針電極插入肌肉記錄電位變化的一種電生理檢查。通過計算機處理,同時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。
做肌電圖是醫(yī)生根據病人肌肉病變的情況選擇性地進行檢查。將針電極插入肌肉記錄電位變化的一種電生理檢查。通過計算機處理,同時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。
五、肌電圖檢查注意事項:
1.檢測前一般無需做特殊準備,但最好穿寬松的衣服;檢測完后可進行正常日常活動,但最好24小時內暫不洗澡。
2.檢查前需完善凝血、血常規(guī)、傳染性疾病相關化驗,有以下情況應提前告知醫(yī)生: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;安裝了起搏器、電復律-除顫器心臟裝置;嚴重的心腦血管??;傳染病患者。有出血傾向者、心臟起搏器、心律轉復設備病人不宜做肌電圖檢查。
3.神經外傷的患者至少在受傷2周以后檢測,重癥肌無力的患者應停藥18~24小時后檢測;肌酶檢測要在肌電圖測定前進行。
4.整個過程可能會有麻木酸脹或些許疼痛的感覺,一般都可以耐受,如進行針極肌電圖檢查,插針時會引起不適感覺,需要病人配合,一次檢查大約需 0.5~2小時。
5.檢查時間:每周一下午,咨詢電話:87236059